如果只是想单纯的安装Arch Linux
请移步Arch Linux安装教程
完善的中文Wiki)
Arch Linux简介
Arch Linux(或称Arch)是一种以轻量简洁为设计理念的Linux发行版。
Arch Linux 将简洁定义为: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添加、修改和复杂增加。它提供的软件都来自原始开发者(上游),仅进行和发行版(下游)相关的最小修改。
Arch向GNU/Linux用户提供了许多新特性,包括systemd初始化系统、现代的文件系统(Ext2/3/4、Reiser、XFS、JFS、BTRFS)、LVM2/EVMS、软件磁盘阵列(软RAID)、udev支持、initcpio(附带mkinitcpio)以及最新的内核(目前是4.4)。
基本系统安装
关于分区
本想使用GPT分区表,查了一些资料,为了使这个U盘在 BIOS 和 UEFI 电脑上都能用,需要创建一个BIOS boot分区,2M大小足够,位置尽量靠前。 多系统的话还要创建一个200M的 EFI System Partition(ESP)分区。但是有大神说GPT中的NTFS分区在Win7下不认(感觉Win8、Win10应该可以) 想用这个分区作为常规U盘使用就不行了,只好再回到MBR分区表。如果是移动硬盘用 GPT 应该没有问题。
所以仍然使用MBR分区,所以就要用fdisk或者cfdisk了,不能使用支持GPT的gdisk和cgdisk,4k对齐也是自动完成。
为了在安装过程中能更好认清我的分区,我先在Windows下用DiskGenius进行了分区,只可惜不支持ext4,之后再格式化一下就好。16G的U盘分区规划如下:
第一个分区 5G的ntfs分区,为了这个U盘还能进行一些拷拷文件的工作(非必须,看具体情况来吧)
第二个分区 100M的分区 /boot;
第三个分区 6G的分区,作为ArchLinux根分区;
第四个分区 4G的分区,作为 /home;
先刻录一个U盘启动盘吧
开始用ultraISO刻了几次都无法启动(原因是ultraISO不分青红皂白的写了syslinux引导进去),看来Arch真的是与众不同,于是用了烧录树莓派的Win32 Disk Image,成功。同理,在Linux下用dd命令应该也是可以的。
启动,进入Arch Linux安装界面,选择合适的版本,直接就进root了!这时可以插上你要安装的U盘。
分区
启动U盘是 /dev/sdb,目标U盘就成了 /dev/sdc。下面是在Linux显示的分区,并不是我的优盘,网上找来的,仅供参考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# fdisk /dev/sdc
Disk /dev/sdc: 8022 MB, 8022982656 bytes, 15669888 sectors
Units = sectors of 1 * 512 = 512 bytes
Sector size (logical/physical): 512 bytes / 512 bytes
I/O size (minimum/optimal): 512 bytes / 512 bytes
Disk label type: dos
Disk identifier: 0x00000000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c1 2048 1804287 901120 7 HPFS/NTFS/exFAT
/dev/sdc2 * 1804288 2009087 102400 83 Linux
/dev/sdc3 2009088 10405887 4198400 83 Linux
/dev/sdc4 10405888 15669887 2632000 83 Linux
在root下直接重新格式化为ext4
1 | # mkfs.ntfs -f /dev/sdc1 -L f004-c |
-b 4096 是每个存储块的大小。 -m 1 是指定 root 保留空间为 1%,home 区就不留了。 -i 16384 是指定多少字节的数据设置一个 inode 节点, 增加它的值会减少 inode 的总数,占用的空间会少一些, 相应的能够存储的文件数量也减少了,这个稍微注意一下就好,一般都够用。 -O ‘^has_journal’ 是关掉文件系统日志,有点小危险。
挂载分区
1 | # mount /dev/sdc3 /mnt //没有根什么也挂不上啊 |
用df -h检查一下
1
2
3
4
5
6 //显示
# ext4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/dev/sdc3 5.9G 8.1M 6.0G 1% /mnt
/dev/sdc2 96M 48K 96M 1% /mnt
/dev/sdc4 3.8G 3.8M 3.9G 1% /mnt/home
基本系统安装
只讲一些必须的步骤
- 默认网络连接:
dhcpcd(有线连接) 网络连接:
无线连接:1
# wifi-menu
ADSL 宽带连接:
1
2# pppoe-setup #配置
# systemctl start adsl #连接
pacman 软件仓库镜像服务器:
选择地理位置最为接近的镜像服务器以获得更高的下载速度。pacman优先使用位置靠前的镜像地址。将选定的镜像地址置于最前以便 pacman 使用。
注意:该配置不仅会应用到安装环境,也会应用至新系统中。1
# nano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更新本地数据库:1
# pacman -Syy
查看中国大陆的镜像服务器:1
grep -A 1 'China'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选择所有的中国大陆的镜像服务器:1
# sed -i '/Score/{/China/!{n;s/^/#/}}'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安装基础系统
1 | # pacstrap -i /mnt base base-devel |
提示共141个软件包,需要下载220.37M内容,安装完成后是 710.09M。
需要等待一会,休息一下
生成fstab
1 | fstab: # genfstab -p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 |
然后更改fstab(系统默认一般就比较好了,不优化也行)。
下面的操作可以在 chroot 环境下运行
1 | # arch-chroot /mnt |
设置 hostname
1 | echo 'nisuiyi' > /etc/hostname 。 |
设置时区
1 | # ln -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 |
新建 /etc/locale.conf 内容为
1 | LANG='en_US.UTF-8' |
编辑 /etc/locale.gen
取消 en_US.UTF-8, zh_CN.UTF-8, zh_TW.UTF-8 前面的注释,然后执行 locale-gen 命令。
更改 root 密码
1 | passwd root |
安装 Grub 引导系统
仍然在chroot环境中操作。编辑 /etc/mkinitcpio.conf,检查HOOKS段,让 block 参数紧挨着 udev 参数之后(早一点加载),然后1
# mkinitcpio -p linux
生成img文件。
使用pacman安装GRUB重要!
GRUB
BIOS:
安装:1
# pacman -S grub os-prober
格式: grub-install –recheck /dev/<目标磁盘>,无论是32位还是64位系统,都是使用–target=i386-pc参数,–no-floppy是不检查软驱1
# grub-install --target=i386-pc --recheck --boot-directory=/boot --no-floppy /dev/sdc
生成grub:1
2#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# grep 'set=root' /boot/grub/grub.cfg
确保:1
# blkid /dev/sdc2
UEFI:注意,仅UEFI使用这种方式1
2
3# pacman -S dosfstools grub efibootmgr
# 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<EFI 分区挂载点> --bootloader-id=arch_grub --recheck
#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退出收工
- 退出chroot,Ctrl + d 即可。
umount
1
2
3# umount /dev/sdc3
# umount /dev/sdc2
# umount /dev/sdc4重启reboot
拔下启动U盘,用你的Arch Linux优盘启动吧。